一站式环境试验整体方案服务商世界500强企业合作伙伴

全国服务热线4000-662-888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产化车规芯片准入标准

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老化试验箱

全国服务热线

4000-662-888

相关资讯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产化车规芯片准入标准
发布日期:2024-02-24 作者: 老化试验箱

  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半导体产业大会” 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围绕中国车企缺芯现状、供应链国产化安全建设、车载芯片平台的搭建设计、无人驾驶、智能座舱领域的芯片需求和应用案例、功率半导体在三电中的应用以及芯片测试和功能安全等话题展开讨论,共谋产业未来发展之路。下面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大为在本次大会上的发言。

  各位早上好,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关于车规芯片标准方面的线标准相信我们大家都很清楚,目前为止已经有6个标准。AEC-Q100标准基本上分为四个等级。最低-40度,最高150度,这是五年前的一个划分。作为车规芯片,从设计一直到应用,各个阶段都要遵循一系列的标准。

  在设计阶段,各位明白ISO26262主动功能安全标准。这个标准是2018年才对芯片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在这之前车规芯片遵循的是高可靠设计的基本要求,这个在消费类电子和工控芯片里面可能提的不太多,包括冗余,特殊的可靠性设计技术,当然也会带来面积的增大及成本提升。

  生产制造阶段,第一,在IATF16949产线上进行流片,汽车零部件都要求符合IATF16949的要求,所以要在符合IATF16949的产线要求,CP 测试中失效芯片周围所有的芯片都要挑出来,这又增加了汽车芯片成本。后面还有统计分析、零缺陷指南等等。所谓的零缺陷是通过一系列管理控制来追求的,并不是说真的能设计一个零缺陷的芯片。可靠性认证,这是刚才说的六个标准,今天主要跟大家讨论AEC-Q100标准。

  国内的车规芯片在2010年的时候很少,可能也就几家,2015年的时候有10家左右,但主要是后装市场,2020年的时候大概有40家,到昨天为止统计大概有70家,250种准车规芯片。

  实际上国家核高基项目从2012年就开始支持两个国产化汽车电子芯片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做车上信息系统芯片,没有产业化指标考核。到2014年又安排了车身控制器芯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车身电子控制器SOC芯片的研发与产业化。到2019年又给了地平线一个项目。

  国内芯片的情况,高可靠芯片设计还是有点欠缺,车规芯片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测试出来的。另外国内大部分芯片公司对ISO 26262标准才起步接触,可能只有极少数公司刚通过了ISO 26262体系认证,但是芯片认证可能现在还正在进行。

  生产过程的控制,到了此阶段,一颗芯片的工艺、线宽可能都确定了,然后还要选择的产线要求,这个选择余地就比较少了。有时候就是没有TS16949认证,也不得不做。

  测试认证机构,主要是通过测试来验证芯片对AEC-Q100标准的合规性,并不是说通过测试验证把这个芯片变成车规级芯片,实际上这是一个验证芯片是不是满足标准的过程。测试机构应该体现各自的特长,一起合力涵盖AEC-Q100全部的内容。目前来说,我们的测试机构还是有很多可以提升的部分。

  无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导致现在大家对AEC-Q100标准的理解比较混沌,因为AEC-Q100是一系列的标准,包括后面的测试方法都是一系列嵌套标准。

  这是AEC-Q100标准大概结构,前面有范围,引用文件,名词术语,要求,鉴定,鉴定检验,附录,基本上跟现有标准差不多。

  这是AEC-Q100标准的其他配套标准,底下这些标准都是跟AEC-Q100主标准配套的。如果按照AEC-Q100标准来实施的话,那么配套标准和辅助标准都需要用到。

  这是AEC-Q100试验分组图,分为七大类,41项具体试验项目。A组是加速环境应力测试(6项),B组是加速生命周期模拟测试。C组是封装组装完整性测试。D组是芯片制造可靠性测试。E组是电性验证测试。F组是缺陷筛选测试分析。G组是腔封装完整性测试。这里红色是可以删减的,最后的删减就是G组,如果是塑封试验,那么G组就可以不做了。

  在A组里面有一个功率温度循环PTC,如果这个样品功率大于1W要做这个试验,如果低于1W可以不做这个试验。B组易失性存储器耐久性、数据保持性,工作寿命,就是说这个芯片里面本身没有存储器,那这个项目就可以不做,如果这个芯片里面有存储器,而且大于1兆,存储器就要做这个试验。比如我们有时候看到MCU样品,MCU里面一般都是有存储器的,这个项目如果不做,那么对MCU来说,AEC-Q100实验是有缺陷的。C组锡球剪切,假如它本身无锡球的芯片就可以不做。E组有短路和热点效应,这是对功率器件的要做,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

  这里面比较费时间的就是A组和B组,全部都是1000小时周期的实验,而且每个组基本上都是1000小时同时做,有的还要通电。对于AEC-Q100来说,在某种情况下,各种都删掉了,最少的至少要做28项试验,也就是说做了28项试验,才认为AEC-Q100标准是全部做满了。AEC-Q100前面第一页就讲了,只有当所有的项目全部通过本标准的测试,才能对外声称这颗料通过了AEC-Q100认证。

  这里面举几个现有工规或者消费类芯片不太一样的地方。A组类似的就是应力稍微强一点,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是D组,车规芯片一开始在设计生产过程当中就要考虑到这颗是车规芯片,不然的话你拿不到这个数据,拿不到这个数据AEC-Q100就缺了D组。E组第一项是应力测试实验前后测试,这一点非常关键,按照AEC-Q100标准,E组测试和前面A组B组所有的测试都是关联的。也就是说,第一步就要做E1组的测试,完了以后再做A组B组,测完以后再来算它的失效率,计算Cpk的值,大于1.67才能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之前很多时间里面,消费类产品基本上就做常高温,工控类芯片也就做常高温。

  另外比较特别的是EMC问题,咱们国家做的EMC都是整机和系统的EBC,现在各地EMC实验室非常多,但是真正做芯片的EMC实验室还比较少。我们单位有一个集成电路EMC工作组,已经工作三四年了,大家一直在一起定标准。

  另外最不一样的是E组的软误差率,目前国内基本上是不具备大量实验条件的。国内做单粒子的只有一家,汽车芯片根本排不上队,全中国就这一个粒子加速器基地。这个项目是有积累的,宇宙射线打到汽车以后,如果时间足够长了,有可能引起一定软故障的翻转。

  F组是生产过程当中AEC-Q100的平均统计,这两个也是要倒推到在生产过程当中的数据分析。

  这是A组加速环境应力试验,如何来鉴定判据是0还是1,就需要通过试验前后的电参数测试。

  这里向大家报告一下,去年做过一本汽车电子创新产品目录,实际上就有汽车芯片的目录,这是去年科技部让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设计联盟牵头做的,今年又做了第二版。目前为止,共收到了73家单位的293款产品报名,比去年进步不少,去年是40家130种产品,今年基本上翻了一倍。去年来了就登,今年我们提出,因为AEC-Q100标准在国外属于最基本的前装入门标准,所以这次我们就要求大家提交这293款认证报告,最后有25家提供了38份AEC-Q100报告。看了这些报告,不容乐观。看下来比较集中的是E1组没有,绝大部分都没有,这里面原因也很多,有委托方芯片公司说不想做了或者做起来费劲,要很长时间及又要开发程序,又要调试,时间很久比较麻烦。也有的是测试机构没有测试设备,尽量不做这个了,诸如此类的。最终统计下来有25个公司提供了38份报告,通病方面:三温电测试没有做, D组没有做。

  汽车电子元器件标准工作委员会下一步会做一些标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扫描二维码,里面有张表可以加入这个组织。刚才讲到的2021年产品目录,如果需要加进去的线日会在苏州会议上发布这个内容。

  芯片可靠性设计技术,我们要开展ISO 26262标准在国内芯片验证方面的方法研究,来助力芯片公司从源头上设计符合规定标准的芯片出来。流片和封测厂实施TS16949,加速制定相关可靠性基础标准并实施,设立国家汽车芯片研发专项。

  最后有两个建议,一个是针对芯片公司,AEC-Q100实际上是可以自己来做的,并不一定第三方来做。这三个类型实验室都可以做AEC-Q100实验,关键是要对AEC-Q100标准有正确深刻的理解,不然的话让谁做都是有问题的。

  对于Teir1来说,如何判断人家给你的这颗料符合AEC-Q100标准,对此博世就有一个团队,里面有微电子专家,电子线路应用专家,车机专家,整车专家,统计专家,这样对每一份报告的所有数据都可以按照标准进行严格仔细全面的审核,如果审出来有问题,不是说你走吧,不符合我的要求,而是会耐心地帮助对方一起把剩下没有做完的试验补齐,共同进步,最终使这颗芯片进入到其供应链体系当中。

  对于tier 1 解读测试报告,这里有几个建议:1、内容是否全面?2、有没有设计参数?有的报告看起来蛮高大上的,实际上里面关键内容没有或者含糊不清的,这会有一个误导,因为我们本来对这个标准要求也不太熟,这样就会有问题。3、测试条件是否符合规定?

  最后小结一下,对AEC-Q100的理解非常重要,只有全部符合才能声称通过了AEC-Q100标准。不一定要第三方测试,也可以自己测。另外7大类41项试验项目可删减,但必须要有理由说明。同系列产品可利用通用数据减少试验项目,但需提供证明。可靠性试验前后须进行三温电性测试,这是判断合格与否的唯一依据。有些试验项目判据由用户决定,如EMC。AEC-Q100测试数据是为了证明芯片符合标准。

  关键字:引用地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产化车规芯片准入标准上一篇:

  当下,智能座舱已然兴起,很多厂商和供应商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智能座舱的研究和开发。有人说,在当今的大环境下,顺应时代潮流,抓住用户痛点,寻找竞争差异,才能让车企在未来出行这般洪流中脱颖而出。 何为大环境?根据研究公司IHS Automotive 统计,2016年全球座舱电子市场为287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44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1%。在政策支持上,我国发布的《 中国制造2025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年版)》明确指出,智能化作为汽车新四化核心一环,已成为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 的重点方向之一。这其中,定义人机交互即全车娱乐部分的智能座舱在汽车未来发展中必不可少,有望成为高级辅助驾驶 (ADAS)技术和无

  系统 /

  据外媒报道, 博世 将投资10亿欧元(合11.2亿美元)在德国建立一座半导体工厂,从而增强其作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在 自动驾驶 汽车和工业互联网上的野心。下面就随半导体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该厂将在德国东部德累斯顿市(Dresden)建成,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 博世 ,其余投资来自德国政府和欧盟的补贴。消息人士称,这座工厂将于2021年开始生产,会雇佣700名工人。 消息人士还称, 博世 决定在德累斯顿建厂,因为那里能够满足对技术员工的需求。 对此,博世拒绝置评。 4月份,博世和戴姆勒曾表示,他们正在建立联盟,共同开发 自动驾驶 汽车。 博世在德国南部的罗伊特林根县(Reutlingen)已经

  上周特斯拉推出其自动化专用ASIC(集成电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这个硬件可以快速地处理冗余神经网络。在特斯拉的生产期间对这个硬件进行的开发和运用,对于任何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壮举,更不用说对汽车制造商。我描述一下特斯拉的平台优势: 理解特斯拉在超级计算机方面所做的工作的关键,在于理解2019年一个建立和支持完整定制半导体设计团队的模式。事实上,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已经在运输这台计算机,并改装成现有的X,S和3模型。这不是特斯拉预先宣布的,而是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宣布的。 理解Elon Musk的关键是把他说的夸张的东西和事实分清楚——他很擅长混淆他们。从昨天的披露来看,最重要的是,这一芯片不仅是在生产厂进入全面生产,而且已经在车里

  翻译自——semiwiki,Roger C. Lanctot 关于5G技术与汽车的融合,早已得到了业界关注。5G汽车协会(5GAA)促进了汽车行业和无线多个成员)之间的合作,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多年来,汽车和网络的联系似乎就像人和水一样密不可分。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的安吉星(OnStar)自动崩溃可能是一个好现象,但智能手机的到来几乎完全抹去了消费者对这款应用的热情。 但是,对移动电话持怀疑态度的人最好不要再对联网汽车的未来喋喋不休了,因为基于LTE的C-V2X连接将会改变所有人对车联网价值的认识。据了解,2018年,美国有6000多名行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这一数字较2008

  的革命性改变 /

  7月19日,汽车技术公司维宁尔(Veoneer)与LiDAR研发公司Baraja签署协议,共同实现光谱扫描激光雷达(Spectrum-Scan™ LiDAR)技术的产业化,以用于下一代L2+至L4级无人驾驶汽车应用市场。根据协议,维宁尔将开发、营销和集成Baraja的可扩展Spectrum-Scan™平台,以服务于汽车市场。 (图片来源:维宁尔) Baraja具有强大的技术和路线图,可打造出使车辆集成的最小激光雷达。经过广泛测试后,维宁尔选择与Baraja合作。Baraja的Spectrum-Scan™ LiDAR可将波长可调激光器连接到棱镜状光学器件,从而将光线偏转到不同方向,以使扫描的可靠性更高,且成本更低。Bara

  汽车提供光谱扫描激光雷达 /

  北京时间11月8日消息,据汽车新闻网报道, 雷诺 公司(Groupe Renault)宣布开发了一种无人驾驶控制系统,它可以像通过专业测试的车手一样,自动规避道路障碍。而这一发展对于无人驾驶汽车在未来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雷诺开放式创新实验室总监Simon Hougard 表示:“雷诺公司将集中精力成为产品、技术和设计方面的行业创新者和领导者。公司在创新方面付出了诸多心血,我们旨在开发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从而赢得消费者信赖,为他们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经验。” 作为雷诺联盟网络的一份子,雷诺开放式创新实验室专注于改善驾驶安全性能,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发展。 目前,这项可以自动规避道路障碍的无人驾驶技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专业测试,并且已

  当世界首富与汽车首富在同一战场上较量的时候,谁将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众所周知,特斯拉CEO马斯克是出了名的怼王,几乎可以说是怼遍各界大佬,但与其有最直接竞争关系,且恩怨颇深的,唯有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 从太空之争,到陆地之战,贝索斯与马斯克在投资发展业务上,具有非常高的重合度。就在6月,亚马逊花费12亿美元收购无人驾驶初创公司Zoox之后,马斯克还在推特上发文嘲笑贝索斯是个抄袭者。 但在车云看来,亚马逊布局无人驾驶领域的目的非常明确,即通过无人驾驶领域业务的布局,补足自身物流短板,构建完整的物流体系。但,现如今,贝索斯已经不再只满足于物流无人驾驶的布局,开始进军载人无人驾驶出租车研发。 不过,马斯克怼贝索斯

  领域的最强王者? /

  程维说,2018年将是滴滴全面出击的一年。   此言非虚,在2018年开年伊始,滴滴就在无人驾驶领域马不停蹄、动作不断。     今天,金融时报亦刊发了滴滴接受其访问的文章,滴滴表示自己在美国和中国的三个城市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目的是为了明年初推出完全自主的车队服务。   滴滴亦向金融时报透露:滴滴为试驾汽车设计了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则是通过与汽车制造商、供应商进行合作,此外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     早在,今年1月26日,滴滴于北京公司本部,宣布成立 AI  Labs(AI实验室),加大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础研究,快速推进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术发展。由滴滴副总裁叶杰平教授亲自领军,据雷锋网新智驾了解目前团队已有逾200位从事A

  :现代方法(第4版)

  深度学习训练营:21天实战TensorFlow+Keras+scikit-learn (张强)

  技术、法规与社会 ([德] 马库斯 • 毛雷尔

  汽车环境感知 (甄先通)

  MPS电机研究院 让电机更听话的秘密! 第一站:电机应用知识大考!跟帖赢好礼~

  电源小课堂 从12V电池及供电网络优化的角度分析电动汽车E/E架构的趋势

  解锁【W5500-EVB-Pico】,探秘以太网底层,得捷电子Follow me第4期来袭!

  2023年12月,米尔电子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全志科技,率先业内发布了国产第一款T527核心板及开发板,这款高性能、超高的性价比、八核A55的国产核心 ...

  (Novuton)宣布推出一款针对先进人机界面 (HMI) 应用的微处理器 (MPU)。MA35H0系列提高了HMI处理性能。该系列 MPU 基于 64 ...

  日前,OpenTitan联盟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他们成功推出了首款包含开源内置硬件安全功能的商用硅芯片。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代表了开放硬 ...

  内存变革将至,DRAM 后谁扛大旗?MRAM、FERAM 和 ReRAM 摩拳擦掌

  2 月 22 日消息,存储网络行业协会(SNIA)多位专家近日预估,21 世纪 20 年代末将会掀起持久内存(PMEM)变革浪潮,相信新技术将取 ...

  Arm 更新 Neoverse 产品路线图,实现基于 Arm 平台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Arm 宣布推出两款基于全新第三代 Neoverse IP 构建的新的 Arm Neoverse 计算子系统...

  SylixOS的BSP开发实例之S3C2416 【第二篇】内存映射与初始布局

  英飞凌推出适用于低功耗设备的高度集成的 iMOTION™ IMI110 系列模块

  技术、社区、商业汇聚一堂:BICS 即将亮相2024 MWC 巴塞罗那展

  Microchip推出3.3 kV XIFM 即插即用mSiC™ 栅极驱动器

  Imec在IEEE ISSCC 2024上展示低功耗、高抗干扰的UWB接收器芯片

  曝苹果智能戒指Apple Ring即将发布:可检测心电图、支持无线充电

  直播【英飞凌应用于变频家电和中小功率工业变频控制领域的产品:iMOTION】

  下载有礼:2017年泰克亚太专家大讲堂第四期: 怎么样应对新型半导体材料表征测试挑战

  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相关FPGA/DSP总线与接口数据处理消费电子工业电子汽车电子其他技术存储技术综合资讯论坛电子百科